第6章 潜龙在渊-《天圣令(贰)》
第(1/3)页
过了几日,元侃去刘娥那里时,还未说起,刘娥就先提了此事:“王爷可知皇宫扩建之事。”
元侃自然是知道此事的,于是就将自己近日来的担忧之事说了。刘娥叹息一声,就说起自己当年逃难进京,于得胜后街的孙大娘果子铺求生之事,说起那条街上的各个小店铺,说起那些小摊主的诸般故事,又说起那年走火,整条街巷被清理,有许多人因此失了生计,甚至就在这次的冬天就有人冻饿死在巷口。她又说起四丫的故事,直至四丫难产而亡的事情。
元侃听着听着,已经明白了,他按住刘娥,道:“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了!”
他想,他明白了为什么他这段时间想就此事上表皇帝,但每每花了这么多准备表章,反复写了数次,总觉得似乎缺点什么,他的属官们也为这个表章出了许多的稿子,但他总觉得,这样的表章,恐怕是无法说服皇帝的。
而听着刘娥的话,他却觉得,情难自抑。他站起来,换了衣服,带着几名属官,走到皇宫附近,一条条街巷子走过来,问过来。最终,他进宫去见了皇帝。
此时已经将近黄昏了,皇帝正准备用晚膳,听着襄王求见,也是诧异:“他这么晚来做甚?”听说襄王从东华门外过来,买了旋煎羊、白肠、鲊脯、黎冻鱼头这四样外食,不由笑了起来:“难为这孩子有这份心。”
刘承规在旁边,也不禁凑趣道:“可是三郎想着官家,再是孝顺不过的。”
皇帝心情甚好,就叫了襄王进来,也将他带来的四样食物摆了开来,一起用膳。席间父子说说笑笑,元侃就提起当日在王府,常吃外食。后来入了宫,就吃不着了,常缠着楚王替他带了进来。因此今日经过东华门外,闻到这几样美食的香味,就忍不住买了下来。想起回去王妃素日也不吃这些外食,倒思及小时候父亲回王府,就常带这些东西给他吃。如今父亲在宫中,吃的都是御厨手艺,这些东西必是久违了的,因此冲动之下,就想进宫送给父亲。
皇帝哈哈大笑,他如今儿子们奉承多了,但元侃这般出于纯孝之心,巴巴带些不值钱吃依来给他的,倒是没有。心下倒有些感觉,先是赞了元侃的孝心,又说自己其实如今还经常叫人去外头买这些东西进来。又说起有一天半夜,与皇后与他说起吃小馄饨的事,当时他就连夜叫内侍拿了令牌,出宫去买了来与皇后一起吃,吃的时候还是热乎的。
当下皇帝又如数家珍地说起城中诸般美食,什么州桥边的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御廊西的鹿家包子,大相国寺和尚的红烧猪手,夜市里的水饭、爊肉、干脯、獾儿、野狐、鸡免肚肺、鳝鱼包子、姜豉类子、批切羊头、辣脚子、姜辣萝卜、麻腐鸡皮、麻饮细粉、素签纱糖、水晶皂儿、广芥瓜儿、芥辣瓜旋儿、细料馉饳儿、炒猪肝尖儿,旋炙猪皮肉、野鸭肉、滴酥水晶鲙等等。
他年少时就为游侠无赖儿,这街面上没有不知道的东西。及至后来南征北战,停息下来,又当了开封府尹。哪里比得元侃十岁前不过偶而得些父兄带来的几样美食,十岁后入宫,更加一无所知,他知道的这些,也不过是出宫开府以后,偶而上街略知一二罢了。
如今听着父亲说起来,十分感兴趣,不由地于脸上都露出惊叹佩服的神情来。这可不是儿子敬仰父亲,臣子崇敬皇帝的神情,这种更像是他年轻时在街市上以本事折服其他玩伴时得到的同样神情。这神情当年如何刺激还是少年的赵光义,如今只有更加刺激已经步入老年的皇帝。
那一刹那,他又回到了当年,当下更加兴致勃勃地细说起来。说到后来,皇帝又叹:“你们年纪太小,有许多如今都不曾吃着就没了。那滴酥水晶鲙原是陈十二做得最好,我还是小时候吃过的,如今是他儿子在做,远不如他的手艺……”
元侃趁机道:“儿子今日买黎冻鱼头的时候,就听店里买的人说,黎跛子将来若是搬了,也不知道哪里能再吃到这个,儿子今日能吃到这些,就怕将来再吃不着了。”
皇帝了怔一怔,不由停了箸,细思起来。元侃见状,也不再说,只作不知。次日皇帝就召了宰相,问及皇宫扩建的拆迁之事,听完以后,就叫了群臣来,历数了一通皇宫附近的美食,引动群臣也怀念起来,众人纷纷交流了各自最喜欢的美食心得,说得停不下来,差点让朝堂变成美食交流会。
最后皇帝就道,天子为万民父母,皇宫再小,俭省着也能住。若为了扩建皇宫,教这些人都失了住所,却不是他想看到的。因此就下旨,自此起,皇宫不再扩建。
消息一出来,皇宫附近的店铺皆都家家庆祝,连做了三天的打折酬宾活动,有几家连已经收山的老师傅,都再度出来贡献手艺。元侃忙让护卫排队去买了,带来给刘娥品尝。
那细料馉饳儿端上来的时候,汤还是热的,刘娥吃了也赞好,说:“我素日吃的,都不及这个。”
元侃就说:“这徐师傅好多年都不曾做了,这才是细料呢,一点肉筋子都要挑了出来不许有的,这皮也特别薄,尤其这调料,他这帮徒弟都及不上。”又学起皇帝跟他说市井小吃的内容来,道:“回头咱们悄悄地就将这些都一道道吃过来,再看看在什么近年新出的好点心来,我也送给父皇母后尝尝。”又说起皇帝说的时候,馋得一边侍候的内侍们都要扭头去偷擦口水,引得刘娥也笑了。
元侃又见旁边的书桌上摆的书,就问:“你从前爱看《太平广记》,还有《花间词》,不是故事就是诗歌,又好看又好记,《论语》《孟子》你看得下去吗?”
刘娥叹道:“我从前没读过书,也静不下心来看书,所以才会只晓得看那些浅近的。如今长日无聊,我便安下心来好看书。虽然一开始难读,但学进去了,倒比那些更好。”说着也不禁感叹:“怪不得说这是圣人写的书呢,这书上都是做人的道理,那些道理有些人一辈丢了性命,也悟不出一两条来。如今这书人说的,这是能值得人几百辈去体察的。”
元侃听了,也不由的感叹:“我们都是从小要苦读这些书,在宫里时,父皇还随时考校我们呢。当时我们只嫌背得麻烦,哪里又懂得这些道理呢。”他看着刘娥:“可见古人说,书上学来终觉浅,你虽然读书不多,但像我们这样的读了书,也不过是两脚书橱多些,能学进心里的,才叫有用。”
刘娥听了这话,也有些不好意思:“我又懂得多少,终是你们这些读书人懂得多。”
元侃却感叹:“如今科举拿这些书考,虽然都能答得上来,但却未必都能够真正领会这圣人之意。”
刘娥也不由感叹:“但我看了这些书,却觉得好。以前我觉得我为什么要经历这么多的事,受这么多的苦,心里一直觉得很有些怨念。可是真正看了古往今来这么多事情以后,才觉得自己经历的这些事,根本算不得什么。这世界上还有许多许多我所未知的事情,比如有些事情已经发生过了,可是后人没有看到,又会重新犯一次错。如果他们早早看到,是不是不会发生那些事了呢?”
元侃点头:“这就是所谓‘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刘娥笑道:“果然是三郎有文才,这样的话,我再是说不出来的。”
元侃轻拍了一下她的头:“又要胡说,我又哪里说得来这样的话。这是唐太宗的话,出自《贞观政要》。你这里的书还太少,我回头叫张旻给你送一些来。”
刘娥忙道:“可要多送一些。”
元侃笑道:“放心。”又想起一事来,道:“过几日我带几个人过来,在院中赏花起社,你要不要也过来?”
刘娥想了想,摇头道:“我如今还是不好见人,免得给你招来麻烦。”
元侃想了想,道:“不如你扮成男子,就说是张旻的表弟。”握紧了她的手:“你放心,我们终有一日,能够堂堂正正地携手而行,站在世人面前。”
刘娥握紧了手:“会的,一定会的。”
汴京的春天,带着些暖意到来了。薜萝别院的桃花,开得格外灿烂。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