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两线发展-《黄金时代之大宋王朝》
第(2/3)页
克虏伯巨炮是一次大战时的产物,丁建鹏为什么要让顾守贞铸造如此一门大炮?这让萧明百思不得其解,顾守贞目前是兵工厂的负责人,目前的兵工厂发展中规中矩,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虽没有什么创新,但顾守贞是一个守业之人,萧明对他也很放心。
安道全的医学院现在的人气渐渐旺了起来,从辽东和高丽前线回来的那批外科军医,目前正在医学院进行教学和实习活动,这些有实际战场外科经验的人非常受欢迎,安道全有意将外科手术这样的医学门类建立起来。
其他的匠学学校的发展一般,这跟墨家教学方式的保守有关,但也在不断的给杭州的各种工厂提供者熟练工匠,整个杭州除了几个军事用途的工厂,萧明是最大的订单客户外,其他民用类工厂的产品已经全面向民间开放,而且订单不断。
萧明在杭州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事情要办,那就是主持杭州市舶司的成立,这是他与徽宗皇帝谈好的条件之一,杭州市舶司全部由日昌隆出资兴建,但朝廷拥有管辖权,海外贸易的税收这块萧明是与大宋朝廷分成的。
杭州市舶司的“市舶提举”由杭州的两浙路转运使曹智兼任,市舶司开业那天这位曹大人连来都没来!事实上,杭州市舶司早先成立过,后来被废止了,原因是在海外贸易上,大宋原来就有三家市舶司,分别是广州、明州、和杭州!
在对外贸易上,明州杭州主要是针对朝鲜高丽和扶桑日本的市舶贸易税收,而广州则针对于南方诸国的市舶贸易,但有人建议,太过浪费,大宋朝海外贸易并没有给国家带来多少实际的收入,不如取消掉杭州市舶司只保留明州和广州两家即可。
本来在像在福建泉州,远洋可利用季风,春去夏来,一岁一往返,但却要前往广州进行市舶登记,货物才能上岸,纯属浪费时间,有人多次要求在泉州设立市舶司,但都没被批准,究其原因,其实就是利益分配的问题,地方上的收益多了中央的收入就少了。
为了将这种海外贸易集中控制在中央但手中,早在太平兴国元年,宋太宗即设立榷易院,把全部外贸产品都收归政府专卖。所有外国来的香药宝货到广州、交趾、泉州、两浙,不经官库不得私自交易。
后来太平兴国七年年底,即改行有限禁榷,把外贸商品分做禁榷物和放通行物两类,除珠贝、牙犀、**等8种外,其余商品为放通行物。不过放通行物得在“官市”交易,绝大部分商品的贸易仍控制在政府手里。淳化二年,进一步放松到除禁榷物外的其他商品只须在官市交易一半。
天圣年间以后,仁宗又进一步减少了官市。但是,对中国商人远洋出海的控制仍较严。宋初政府对商船的出海口、停靠地规定不多,到了端拱二年,则规定海外商贸须呈报两浙市舶司,外贸控制的后果是,市舶司所在地的市舶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是效益一直不好。
那些未设市舶司的地方,地方政府不满,民间“走私”泛滥。朝廷把问题的症结归结为管理不严。熙宁九年,曾任广州知州六年的程师孟,上奏请废杭州、明州市舶司,只设广州市舶司。这个方案未被神宗采纳。但后来颁行的《元丰市舶条》,规定杭州、明州市舶司掌管与日本、高丽的贸易,广州市舶司则掌管与其余十几个国家、地区的贸易,以广州为重点实行垄断贸易。
由于地方政府的阴奉阳维和官员的贪腐,《元丰市舶条》实际上名存实亡,而海外贸易的收入也越来越少,于是朝廷对此也就不再重视,实在是因为市舶司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机构,中央朝廷控制仅限于转运使这一级,上下均没有直属管辖权。
中央集权是大宋朝廷加强控制力的一种方式,但其反面效果日趋明显,封建王朝是建立在生产力低下的农业社会之上的,以当下大宋工商业日渐发达的现状,不少场主和大商人跟朝廷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突出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