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四七章:不够彻底-《唐朝最佳闲王》
第(1/3)页
“哦?说出来听一听!”刘善顿时来了兴趣。
作为一个改革派的先锋级别人物,刘善在接受新的事物这一方面还是挺不错的。
如果没有这样的大局观以及性格,也不可能在发展省内留的时间太久,并且深受马周的信任。
发展省的定位与其他衙门有所不同,他们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未知的,没有前例可寻的。
只能依靠自己的想法,摸着石头一步步的过河,发现这条路不行的时候,就必须要立即停止下来,然后做出改变。
所以,在所有的衙门当中,发展省又是最能接受批评与建议的衙门,这是他们的工作特性,也是一个无奈之举。
没有足够的经验与例子,就只能这样脚踏实地,一步步的去接受批评,接受建议,等到自身足够强大的时候,才有资格去指引别人。
“主任,现在的问题还是集中在工人的学习能力上,他们没有上过学,没有接受过正统的教育,虽然现在当了工人,但内心深处,他们还是觉得自己就是个农民,以一个农民的心态去做工人的工作,又怎么可能会做好?
心态这是一个方面,这个我们也最不好控制,那么抛开这个方面,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那么就不难解决了。
既然我们已经采取了流水线的生产模式,尽可能的缩减分摊到每一个人身上的工作任务,而现在又证明这种方式好像并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做的更彻底一些呢?”裘球着重说了两个方面。
心态的确很重要,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又怎么可以干好事?
但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总装车间的进度缓慢,零部件分厂的残次率高的吓人,这里面绝不仅仅只是因为生手的原因,其实这套制度并不完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一套制度所造成的。
倒不是说制度不行,而是做的还不够彻底。
“继续说!”刘善微微点了点头,裘球说的很有道理,但是怎么细化,做的更彻底,这是个问题,继续增加人手?这不太现实。
一个组十个人基本已经是极限了,再增加的话,一个组的人都会没地方站,这还怎么工作?
“其实很简单,继续合并生产组,将整个车间组建成若干个生产队,每个生产队下辖若干生产组,比如说一个生产队有十个生产组,那么就将一百多道工序分摊到十个生产组的身上,这样每一个生产组只需要负责十道工序,同时可以根据安装所需要的时间,来进行一些具体的协调,尽可能的保证,每一个组,完成各自任务的时间不会相差太久。
而这样的话,每一个组所需要学习的技能就更少了,学习速度也会更快一些,也更有利于工人掌握这些技能。
至于生产效率,其实影响并不大,甚至可能会比现在的生产制度有所提高。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