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九章:在精而不在多-《唐朝最佳闲王》
第(2/3)页
统一的试卷,由军队负责保管,试卷全部从长安统一押送过来,几乎杜绝了一切泄题的可能性。
而每一个州府的所有考生,都要进行这次的测试,这个测试算是摸底考试,也算是决定每一个学生前途的考试。
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资格可以进长安赶考的,这次的摸底考试,其实就是为自己争取一个进京赶考的资格。
一个州府内所有的学生同时开考,然后按分排列,每个州府能够参加科考的人数在此之前就已经有了近乎固定的数量。
所以,想要获得参加科考的资格,就只能保证这次摸底考试的成绩名列前茅,至少也要确保可以在名额数量之内。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那些没有获得科考资格的学生就这么拜拜了。
各州府,各县衙也是需要大量人才的,而那些参加科考的,考中之后便算是朝廷的中央官员,而这些没有获取资格的考生,则可以在各地进行另一个考试。
这个跟科考差不多,只不过考取的衙门不同,他们考取的是各州府的各个衙门。
至于两次考试都落榜的,那就只能无能为力了,有条件的,可以复读,然后来年继续考试。
但复读并不是免费的,而要缴纳相对较高的学费,而学校的补贴什么的也就没了,也就是说,复读就意味着自费。
原则上来说复读是可以无限制的,但复读的时间太久了,在考取方面也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所以,大多数考生选择了弃读,或者只复读一年。
同时又为了防止人才流失,对于这些落榜的学生们也有一定的政策支持,比如毕业之后,若是没有复读的话,则每三年可以获得一次考试的机会,复读就从最后一次考试时间算起。
虽然希望渺茫,但总算是有了希望。
而此时,各大小书院也都分为了两个批次,一个是全力准备去长安赶考,在这最后一个月里进行突击培训。
其实也就是之前程知节搞的那些培训,主要是让各考生心中有个数,免得到了时候慌了手脚。
而另一个,则是开始朝着实用化进行培训,虽说从书院到衙门,初期是不会对他们有太多的要求,但衙门也不是托儿所,培养新人的同时,自然也要保证工作可以顺利的进行下去。
所以,在正旦开始以后,这些学生实际上就在各衙门的考核范围之内了,到三月考试之间的这两个月时间里,也会对他们进行一个评比。
而这个评比的结果,将很大程度的决定到他们将来是否能够被录取。
虽然这其中可能会发生一些徇私舞弊的情况,但不得不承认,这种事情是无法避免的,一方面只能加大监管力度,另一方面,这次的评比其实也并不是最主要的,这只是个参考意见,最终还是要以成绩和面试来决定的。
不过今年的情况却有些不同了,半个月前,朝廷发来了一道命令,要求各大书院在今年毕业的学生中,挑选出符合条件的人送到长安。
这种情况在书院建立以来便从未发生过,不过既然是朝廷的命令,那么照做就是了。
而且对于各书院来说,好处也不是没有,至少被选走的这些人,是不用参加科举的,而他们原本的名额,也自然会让给其他人。
至于其他的担忧,这个完全就是多想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