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一章:杀?不杀?-《唐朝最佳闲王》


    第(2/3)页

    根据口供,他们选择的目标都是有选择的,第一,性格跋扈,喜在外浪荡的小富人家子弟。第二,不对对方家族长子长孙,或重要族人下手。第三,每次犯案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盯梢侦查,甚至连逃跑的路线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划,并且进行踩点。

    这是这帮人可以活到今天的主要原因。

    小富人家,什么是小富?村里的地主,县里的落魄贵族,这些人往往在官场上没有什么太多的人脉,只要他们能够收拾好尾巴,案发的可能性并不大,加上受害人的性格行为问题,即便是失踪,也几乎有很大的可能被认为是跑路了。

    当然,这伙人很聪明,聪明到竟然找了几个女人一起入伙,而根据他们的供述,其手段跟仙人跳差不太多,这也让对方家族更加深信不疑的确定了他们的后代不是被杀死了,而是跑路了。

    这时候别说是报官,只要人家不报官就算好的了。

    而且遇到一些真正无权无势的小富人家的时候,他们甚至还会上门索要赔偿,不过这只是少数情况。

    而小富人家的资本跟那些大户比起来本就不算什么,这些不争气的子弟,身上又能有多少钱?

    即便是杀死,将其身上扒个干干净净,能够拿到手的又有多少?

    要想维持一个三十余人的团伙,又需要多少的钱粮?

    这帮人决不能以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去看待,毕竟过的是刀口上舔血的日子,谁还会委屈了自己?

    仅仅只凭这三十余个受害人,是远远无法支撑他们这么久的。

    李元吉不是觉得他们不该杀,而是再杀之前,要让更多的案子浮出水面,让更多尚在阴霾之下的亡魂重见天日。

    继续看下去,名单上的人很复杂,各种各样的人群都有。

    有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在多年的积累之后,终于爆发了出来,然后奋起杀人的。

    有因为失手而杀人的,总之,后面的这些人比起那个团伙来说,其无论是作案手段还是头脑来说,都只能算是小儿科。

    李元吉只是在一些自己认为有疑点的人名上画了个圈,示意刑部继续深查一遍。

    虽然制度已经有了,可一些相关的规范还是很难一步到位,毕竟不是专业的律师,这年头也没有什么疑罪从无的法律规定。

    至于那些疑罪从无还是从有,完全看皇帝个人的心情,皇帝说有就是有,皇帝说无就是无。

    不过在第三阶段的名单中,李元吉却是看到了一个老熟人。

    侯君集。

    罪名很明显,霍乱军纪,违抗军令。

    刑部的无罪辩护司已经放弃了对其的辩护,犯了军规往往更简单,也更直接,根本没有什么辩护的理由。

    侯君集是一部主帅,命令是他下的,抢夺最多的也是他,这还怎么辩护?有人怂恿?可你身为主帅,能被人怂恿,你的智商哪去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