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科举之道-《唐朝最佳闲王》


    第(2/3)页

    对于这样的结果,李元吉自然难以感到满意。

    “科举的目的是什么?”

    马周猛然一愣,神情有些迟疑的望向李元吉,下意识道:“自然是为国家选拔良才。”

    “那国家都需要什么样的良才?”李元吉继续问着。

    “治世之能才?”李元吉的态度让马周有些疑惑,甚至稍稍动摇了本心,语气稍有些不太坚定。

    “不错,国家所需要的正是治世之能才,秀才科考经学与时务策,进士科考经学、时务策以及诗赋,明经科更是以儒家经典为主,可为何仅是立于朝堂之上的才是治世之能才,难道国家就不需要朝堂之外的能才吗?”李元吉微笑着说着。

    儒家经典主要是以提升人的品德为主,所以古代的科举考试也特别在意这些,但是同样的,一名官员最基本的要素是什么?或许可以说品德与能力不相上下,两者缺一不可。

    可真要来个二选一的话,估计那些考生倒是更愿意选择能力。

    “朝堂之外?”马周愕然一愣,没搞明白李元吉的意思,这科举又与朝堂之外有何关系?

    看着马周的反应,基本上也就能够理解古人的整体思路了。

    华夏民族的没落,看来也并非没有道理的,倘若一直照着这种模式发展下去,华夏民族的没落最终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没有了大胆创新的精神,上位者担心自己的地位而选择愚民政策,结果导致‘金字塔’结构的出现。

    科举考试是打破世家垄断的关键因素,可实际上科举考试也不过只是制造了另外一个‘金字塔’而已。

    自己不是皇帝,也活不了上千年的时间,没义务,也没责任去推动这些改变,但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同时也为了满足一个屌丝心中的抱负,李元吉必须要去推动这件事情,至于后果,他没有机会去想。

    “倘若有人善于耕种,他家的产量每年均有所上升,假如有人可以令田地在干旱之年有所收入,而不是颗粒无收,可这样的人没有能力参加科考,那么他对国家有没有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