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劝学(上)-《我的武道靠破案》


    第(1/3)页

    接过请帖,苏晴一目十行快速的翻看了起来。

    “魏老板资助援建的一座私塾,明天开始正式招生授课,要我去参加典礼做劝学演讲?”苏晴看完随手将请帖扔给小雅。

    “那公子去还是不去呢?”

    “去做什么……等等,劝学讲学是不是我的工作?”

    “公子,一方县令的政务主要有三,审案断案,解百姓纠纷。缉盗擒贼,守一方安宁,劝学讲义,教化百姓。”

    “既然是工作的事那得去了。”

    “那我这就通知李捕头,明天好安排护卫。”

    “不用,带上展昭就行了。”

    小雅嘴角微微一动,却最终没有说话。

    第二天吃过早饭,苏晴带着两个丫鬟,展昭驾着马车缓缓的向西郊走去。魏老板所说的私塾位于县城西南二十里的魏家集。

    大玉国自开国以来就把教化定位国策,百年来一直努力新办教育。正因如此,才能天下诸国一十八,文脉七姓占三家。

    但即便如此,要想将教育真正普及也千难万难。

    为此,玉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比如,如果商人兴办教育的话就可以获得官商资格,或者可以减免部分税收。

    魏老板创办私塾,并不是他多慈善,主要还是为了谋取官商经营资格而已。

    私塾招生的范围是魏家集周边十七个村子,学校虽然建成了,但要是没有孩子来读书学校还是不成。

    这个时代,百姓没有知识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对多数百姓来说,读书,当官太过遥远,远不如省点钱,早点下地干活来的实在。

    所以劝孩子读书,劝治下百姓将孩子送去读书就是苏晴的工作重心了。

    魏家私塾占地三亩,私塾周围砌了高高的土墙,有三排联排红瓦砖房,共计十八间教室。如果能坐满,可容纳至少六百个孩子读书。

    何家集周围有十七个村子,单单一个村子,适龄读书的孩子至少一百个,全部加起来有近三千个适龄孩子。但苏晴,却担心可容六百个学生的私塾坐不到一半。

    私塾的操场的空地上,坐满了黑压压的百姓。

    他们来参加私塾招生不是他们多关心孩子读书,这些人百分之九十九都是闲的来看热闹。尤其是知道苏晴要来劝学演讲,过来沾沾仙气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国之大计,教育为本。读书,不仅可以明是非,知福祸,更可以改变命运,改变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命运,还是整个家族的命运。

    你们的孩子会是未来的秀才,未来的举人,未来的进士。有了功名,做了官,你们就是官老爷的爹。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