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评卷-《三国第一奇兵》
第(2/3)页
李儒面对郑玄,也是不敢有丝毫的不敬。不仅郑玄是袁尚的老师,更因为郑玄本身是天下名儒,是士人领袖。历史上的郑玄,在建安五年的年底,也就是官渡之战结束后就病死。
因为袁尚的存在,让华佗为郑玄诊治,且郑玄如今一应都极好,所以身子骨颇为硬朗。即便是已经七十出头,精气神也是不错,全然不像是一个七十开外的皓首老者。
李儒说道:“郑公,所有考生的试卷,已经是送来。如今,可以开始阅卷了。”
“那就走吧。”
郑玄点了点头,缓缓站起身。
他眼中也有期待。
袁尚改革招录士人的办法,采取开科取士的方式,他是极为赞同的。天下士人,读书很不容易。天下的读书人太少,以至于民智未开。
如果能开科取士,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读书,那就是开启民智的过程。
为什么之前读书的人少?
第一,是读书难,尤其读书需要消耗大量的钱财,而且求学也不容易,一般人读不起书。毕竟你读书后,家中就少了一个劳动力,在农忙时节没有人耕种,还得吃白饭。
第二,读书无用。世家大族的子弟,亦或是豪绅子弟,即便不怎么读书,一样能做官。
因为举孝廉这一制度,本就有利于世家子弟,他们有足够的关系,到了年纪就可以举孝廉,然后开始做官。可是一般的寒门或者是普通人,读了书后,你即便有些学识,想出人头地,也没有机会举孝廉。
这也就导致普通人,不愿意付出代价去读书。
如今,却是不一样。
科举的出现,导致了寒门或者是普通人读了书,就有了鱼跃龙门的机会。
即便这个机会很小,可总归是比原来举孝廉的制度更好,会有很多人去试一试。
一旦成了,就是彻底改变命运。
科举的出现,相对公平。
这是郑玄为之赞许的。
郑玄带着一众人,来到专门堆积试卷的地点,一众人各自落座。郑玄不需要负责批阅试卷,他只需要总揽全局就是。在郑玄吩咐开始后,庞德公、司马徽、管宁、邴原都开始阅卷了。
四十个士人,全都埋头阅卷。
如今虽说抵近中午,不过在此之前,郑玄、管宁、邴原等人,都已经在王府吃过饭,所以不需要再耽搁时间。
哗啦啦的阅卷声,不绝于耳。
翻卷声音此起彼伏。
所有士人,都是在忙碌着。
庞德公是荆州名士,他参加阅卷,翻看的速度很快,连续翻看了数十张试卷,却没有任何的出彩地方。
他有些疲惫,伸了个懒腰,叹息道:“这些试卷,真的是太差劲,良莠不齐,或者说绝大多数,都是浪费笔墨。我看到的这一张试卷,三道题竟然不足三百字。”
“一题一百字左右,都是说教化百姓,都是说祈求上苍。”
“只知道喊口号,只知道求苍天庇佑,自己全然是什么都不做。而且连字都写不好,都有大批的错字。十个字里面,就有两三个错字,还有写不出来的。”
“唉,这评卷太难了。”
涉及到参考的三道题目,袁尚是给了大体答案的。虽说题目宽泛,可是答案也有,并非是教化,是涉及到更为详细的治理水患、干旱,以及治理地方。
这一答案,也是赵王府李儒、庞统、徐庶、梁习等人都认同的。
是最多人认同的答案。
试卷上的评阅,不至于太过主观,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客观的。
“庞公,你看到的情况,只有三百字左右,那都是小儿科。我这里的,才是开了眼界。这试卷上的字,我都不认识。甚至,答题更是答非所问,直接以论语中的话语来回答,什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什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唉,我真是头疼。”
“早知道是这般,我肯定不愿意来,这玩意儿真是折磨人。”
司马徽摇了摇头。
他有些苦笑。
这阅卷的活儿,当时司马徽还觉得好玩儿,可是真正看到了,真是觉得头疼。
试卷中,大多数都是不入眼。
好文章简直是极少。
看一篇好文章,能让人心情舒畅,甚至在司马徽看来,一篇好文章可以佐酒。然而看一篇一篇狗屁不通的文章,那真是让人焦头烂额。
连续看下来,心情烦躁。
“司马公,我也是认同你的意见。”
管宁也是开口,他一脸的愁容,举起手中的试卷,说道:“今年的科举,老夫来评卷也就罢了。这玩意儿,待到明年,老夫是坚决不会来参加。”
“这一事情,实在头疼,看得窝心,看得难受。”
“这一张试卷更是离谱,说什么天灾水患,是上苍示警,要修德政。是让你治理水患、干旱,不是让你搞什么鬼神之说。这四万多参考的士子,大多数都是滥竽充数,文章狗屁不通。”
“让他们谈治理地方,简直是章口就来,全然不顾逻辑。”
“老夫先前还看到一则最离谱的答案,说既然发生干旱,那就浇水解决。都已经干旱了,哪里来水浇灌?唉,真是不长脑壳。但凡说一句,打井取水,那也好一些。”
这些士人都是认识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