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对于普通新生来说,报到日要忙活的手续还挺多的。 不过顾辙是个例外,所以第一天他就见到了将来要带他的布希维尔教授,还混了个脸熟。 当天报到的新生也很少,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是秋季学期入学的,顾辙这种情况比较罕见。 布希维尔教授是个40岁左右的中年人,考虑到他的职级, 这已经算年轻了。 新派教授规矩就没那么多,布希维尔教授还是那种跟硅谷科技公司略有瓜葛的类型,就更容易被世俗利益说服了。 一起喝了个下午茶之后,教授就让顾辙过完五一假期后、回来好好聊聊开题的事儿,争取夏季学期一学期把这事搞了。 一般的硕士研究生学习,如果是三年制的, 拿出第一年来上一点前沿课、把科研开题做好, 基本上就算中规中矩了。 在斯坦福, 每个学年都是三学期制的,这个节奏就会被拆分为第一学期也是秋季学期上前沿课, 春季学期看看综述、了解最新行业现状和痛点、开始写开题报告, 夏季完成开题报告的答辩,如果有问题还要打回修改、微调后续拟定的研究方向。 如果是两年制的硕研,开题的节奏也会被压缩,一般要求秋、春两学期内完成,夏季学期已经开始实打实的新研究了。 顾辙来晚了,他等于是这一学年三个学期的最后一学期才入学的,教授就让他趁着暑假前的最后两个半月到三个月,把第一学年的活儿统统搞定,大家都省事。 这对顾辙来说其实也没什么,因为他本来就很了解行业前沿现状,就是产业界回来的人,产学研知识高度结合。 他自己就是写综述引领行业研究节奏的人,还看个毛线的别人综述,心里的路径清楚得很,直接上手开干就好。 跳过调研, 直接写开题报告, 直接答辩。 …… 此后十天,顾辙过了五一假期,又初步认识了一下其他跟随布希维尔教授一起混的前辈同学、打听打听其他人都在研究些什么内容。 之前迎新时接待他的汤砚,只是跟顾辙同一个院系,但并不是布希维尔教授带的。 没办法,主要是物科院的在校研究生里,华人比较少。东海大学最近几年交流过来的,更是只有汤砚一个跟顾辙同院。 所以,布希维尔教授带的那些学长学姐,总共十几号人,硕士博士都算上,除了顾辙之外就只有一个亚裔,还特么是个南棒来的整容脸。 顾辙也就收了在学长们学姐中间拉帮结派培养势力的心思。 5月10日,又一个星期一。随着新一周的到来,顾辙终于第一次拿出了他的开题计划草稿,找布希维尔教授详谈了一次。 其实这个计划也不是他临时写的,而是出国之前就准备了好几份, 都是他天元科技如今在布局的研发方向。 无非来了之后,再看看身边的人都研究些啥,顾辙好从他预先做好的计划里挑一份跟同学们相比尽量没那么格格不入的, 送上去。 “你想搞电离膜沉积法领域的研究?你这个有点偏材化了吧,既然想做这个,当初为什么报方向要报我们材物。” 布希维尔教授还算好说话,大致看了一下之后,虽然不太满意,却也不是不能商量。 顾辙当然不能直接告诉他“因为我将来要拿的奖是诺贝尔物理学奖,不是诺贝尔化学奖,如果学历专业是材化,双方都尴尬”。 所以他只能说:“没办法,这个方向跟我公司的商业目标有关,我做的课题必须产学研结合,听说斯坦福大学在这方面是全球做得最好的,我才来这儿读研。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