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兄弟-《夫子又挨雷劈了》


    第(1/3)页

    晨曦镇也是一个大镇,内城倒是小,东西和南北城门相距都只有二十里左右。

    城里的住宅和商铺都是又多又大,街道也宽敞,只要不伤到人,骑马是允许的。

    可是买一匹普通的马,都要十两银子以上。

    哪怕是租一天,都要一钱银子。

    所以做信客这活儿的,没有会骑马的。

    晨曦镖局,坐落在帆圆路昌盛街。

    它不像皇城的百里镖局那么声威显赫,但也在短短十年的时间里,有了不小的规模,在晨曦镇信誉极好。

    镖局承接的,多是些跨镇的镖,利润不低,但十年时间里面,没有丢过一件镖。

    这还是要归功于镖师们都是些精明干练,又小心谨慎的人,黑白两道关系打点得都不错。

    再加上有储物戒指,再大件的物品,都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安全送到。

    其中一些诀窍,自然不足为外人道也。

    而晨曦镖局也接护送人的镖,虽然利润高,但也确实凶险。

    但是送镖的人,却不是镖局的镖师了,而是根据送镖的难度,临时聘请的高手。

    相比起来,信坊的生意就简单多了。

    在晨曦镖局下面,设了五个晨曦信坊的门店,分别在晨曦镇的东、南、西、北、中部。

    只要是晨曦镇的范围内,基本上什么东西都送。

    根据距离、重量、时间限制,费用一般也就几文钱到几十文钱不等,贵重物件另说。

    晨曦镇管辖的村庄成百上千,最远的村庄,与内城相距足有七八百里,还不在官道上。

    这些偏远地方,一般都是信盒攒得多了,再统一送往官道上的各个驿站,再由驿站的信客往这些村子里送。

    如果是单独加急送一封,那还是很费银子的。

    刘知一这种年纪,没人担保那是做不得信客的,毕竟丢了东西或者误了时间,那可是要让信坊赔钱的。

    百姓们通常是自己将要送的东西,就近找个信坊,写明白地方和接收人就行了。

    当然,也有信客上街揽活的,遇到了,老百姓们更省些事。

    像是一些常年有东西要送的地方,信客们不时都要主动去问问。

    放假的第二天,刘知一便被陈明安领着,去了城中心的信坊门店。

    一番寒暄后,信坊的主事也知道了,这可是镖局的总镖头的亲戚。

    虽然主事也觉得刘知一年纪太小,但也还是办了个手续,给了刘知一一个代表信坊身份的号牌,一本信本。

    交代清楚规矩以后,给了一个需要送往南门的信盒,让刘知一先送一次试试,这便算是信坊的短工了。

    信盒倒不是全是盒子,而是装要送的东西的统称。

    一般书信就用密封长竹筒装。

    其他物件根据大小,寻合适的东西装起来。

    有些秘密的物件,也是要用纸条封住,只能由收信人拆的。

    刘知一也算是争气,几里的路程,一盏茶的功夫不到,就寻到了收信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