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1章 撩挑子-《调教大宋》


    第(1/3)页

    为什么要让王咸英去追,李孝光不知道。

    更让他想不通的是,王咸英连夜乘飞鱼快船出京,居然还真就追上了。

    ......

    三个月之后。

    此时距赵宗球横死介山已经过去将近四个月,大宋西征东罗东的涯洲军也走了快五个月了。

    不出意外,此时的唐奕应该是已经到达,红海,穿过苏伊士运河,就可再临地中了。

    刚刚过了上元节,开封的年味渐渐退去,随之而来的平静却是显得有些压抑难明,仿佛昭示着风暴的来临。

    没错....

    平静。

    这三个月里,开封城沉浸在一种近乎病态的平静之中,除了官家赵曙亲自下旨,把介休案一干涉案人等,连同赵宗球与魏国公的遗体移送京师,大宋朝堂,连那些自视中正的言官,都仿佛变成了哑巴。

    没有一个人愿意对此事发出任何声音,包括牵连其中的汝南王府、魏国公子侄,也包括牵扯其中的文彦博、韩琦。

    唯一还算风浪的,就是官家于年前下旨,提前召回了南寻涯州的贾昌朝、富弼。

    两位老相公刚到涯州即被召回,却是看得出,官家这是怕风起之时朝中少了这两块定心石。

    ......

    ————————

    天过晌午,桃花坞前人头攒动。

    李孝光、福康、萧巧哥、君欣卓、董惜琴,加上文彦博,齐聚桃花坞,望着船行如织的汴河,满眼期盼。

    终于,一艘槽船靠岸,众人一起迎了上去。

    从船上下来的贾昌朝和富弼不由意外,为了尽量不让守旧之臣生出歧义,二人受旨归京可是没有官复原职之意,纯属散官接旨。

    且为了不惊动太多的人,二人回京之期却是没有提前告知,怎么还有这么多人来接船?

    见李孝光也在,显然是官家受意。看来,这春风回暖的开封城,也并不是那么平静啊!

    富弼主动上前,“李大官在此,这是官家有旨召见我二人?”

    “额.....”李孝光有点尴尬,因为这些人就不是来接富弼和贾昌朝的。

    恭敬一礼,“这个,咱家另有要务,倒是没想到贾、富两位老相公也是今天入京。”

    得,自做多情了,连富弼这种豁达君子都有点面上挂不住了。

    为解尴尬,不由再问,“那不知大官接的是谁?”

    李孝光道:“回富相的话,接的是王咸英。”

    “哦。”

    富弼再看到场的这些人,立马就明白了,原来接的是唐子浩。

    这就对了,王咸英可没那么大架子,让唐家女眷都在此等候。

    “子浩与咸英同归?”

    李孝光点头,“王咸英之前来过信,说是已经追上了唐公,不过之后就没了消息。直到昨日方有快船来报,说是今日回京。”

    “出了这么大的事,只要王咸英追上了唐公,必然是会把唐公带回来的。”

    “嗯。”富弼点着头,倒是安心不少。

    唐奕在与不在关系很大,如今朝中还能保持平静,就是因为唐子浩虽然不在京师,可是威名犹在,谁也不会在他没有出现之前,做出什么头脑发热的事情。

    其实,富相公也只猜对了一半。

    京中之所以如此平静,王咸英传回来的那个讯息起了很大的作用。他追上了,说明唐子浩不定哪天就会出现在开封。

    “那正好。”想到这,富弼看了眼贾昌朝,继续道。“我二人也陪着你们等一会儿吧。”

    富弼也想第一时间见到唐奕,听听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而一旁的贾昌朝,则是靠到文彦博身边,低声道:“当下情况如何?可还乐观?”

    只见文彦博眉头紧皱,“极不乐观。”

    “哦?说说!”

    文彦博道:“唐吟、唐风、唐颂、范正平、祁圣泽,还有文拓、韩贾彦,尽数收押大理寺。”

    “晋王也在王府幽禁,而大理寺与宗正寺两衙也未定案。”

    老贾一听,“朝臣们就一点反应都没有?”

    文彦博眉头皱的更深,“没有!”

    老贾一挑眉,“这不是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吗?”

    只闻文彦博苦笑道:“关键就在这个没人站出来。”

    “大家都在等,等官家或者唐子浩先出来说话。”

    “可是案子到了这一步,事实具清,无甚疑点,官家没办法一味定案。”

    贾昌朝明白了,这是个死局。

    要是换做平时,朝臣不发声,那是求之不得。

    想把赵宗球的死控制在命案范围之内,而不牵扯政治,需要的就是朝臣的沉默,进而快速结案消弭于无形。

    可是这次偏偏不行,因为案犯的来头太大了。

    不说文彦博、韩琦,还有赵宗麒。单是唐奕那三个儿子,你动一个试试?

    所谓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话是那么说,也确实是那个理,但真遇到事上,谁也做不到。

    真把唐奕的三个儿子定了罪,信不信他真疯给你看,于是就卡在这儿了。

    而此时文彦博又道:“事关彦博与韩琦,我二人也不好从中调停走动,以免落下口实。”

    “所以,京中谁都不敢动,谁都在隐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