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新闻发布会?”刘院长明显愣了一下,才笑道:“这个我来弄,没有问题。” 刘院长自然不会在这种事上反对杨锐,只是问了几句,弄明白了杨锐的要求以后,再低声道:“胡秘书也来了,一会你去见了校领导,就过去见一下吧。” 单指胡秘书,又说的如此神秘兮兮的,那就是乔办的胡秘书了,杨锐加问一句:“和朱院士一起来的?” 刘院长露出笑容,道:“单独来的。” 杨锐了然的点点头。 在此之前,杨锐与乔办的接触,多多少少都是通过朱院士来进行的,胡秘书出面的时候并不多。 不过,诺奖到手,再奇怪的事情都不奇怪了,杨锐也只是记在心上,还是按照刘院长的说法,先去见了北大的几位领导,得了一肚子的承诺和赞许,再出到门来,就见到了早等在办公室里的胡秘书。 “杨主任,恭喜您。”胡秘书像是屁股上装了弹簧似的,见到杨锐,就从沙发上弹了起来。 “胡秘书。”杨锐笑一笑,表情就淡定许多了。 他现在属于浑身散发着金光的选手,社交方式也就可以轻松许多了。 事实上,科研者与普通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可以轻松的社交了。同样是场面上的接触,有的人行差踏错一步,就会被人暗自记在心里,做科研的学者傻傻愣愣的弄错一点,往往很容易就被原谅。 以国内的气氛来说,这已经是极大的利好了。 胡秘书也不在乎杨锐的态度,先是感慨了两句,再笑道:“杨教授,乔公听说了诺贝尔奖的情况,非常高兴,所以特意吩咐我,来了解一下情况,您有没有时间,咱们说两句……” 杨锐只当是有些例行公事的询问,于是陪着胡秘书坐下,就说起了实验室想要升级,手下研究员需要编制云云。 这些事,原本是用不着胡秘书的,但后者既然来了,杨锐干脆就说了出来,反正,除了经费,他也没有其他更多的要求。而经费就不适合这样的环境来谈了,胡秘书也是做不到一言而决的。 胡秘书认真的听着,还在笔记本上,将几个重点给记了下来。 等杨锐说完,胡秘书收起了本子,又说了几句闲话,作势要走,突然想起来似了,拍拍脑门,道:“差点忘了,杨教授,我这里还有件事想麻烦你。” 杨锐不管他怎么表演,只是镇定的道:“你说。” “接下来,杨教授是要去欧洲领奖吧。” “瑞典颁奖的话,到了明年二月了。” “四个月的时间也很快了。”胡秘书顿了一下,道:“杨教授,您看这样如何,我们想借此组建一个科技和工业的代表团,主要是生物和医药相关的产业,由您带队,我们把欧洲好好的走一遍。” 杨锐听的冷汗险些滴下来,他其实已经做好了准备,想着是不是得在国内做几场报告会了——凡是全国知名的人物,多多少少都是做过报告会的,这里的少,通常都是几十场,多就没个数字了,像是著名的厂长马胜利,他做了1000多场报告。与其说他是全国知名的企业家,不如说是全国知名的演说家,也是通过这种方式,他也确实是全国知名了。 更有名的张海迪,她做了多少场报告会呢?语文课本里有一个修改病句的题目,是这样的:我们讨论了并且听了张海迪的报告…… 语文老师都听不下去了! 报告会,这种中国式的演讲,是八十年代的中国名人,必经的流程,你不经过报告会,日后都不好意思称自己是知名人物。 杨锐也不是很排斥它,无非就是多跑几个地方罢了,若是懒一点的话,稿子都可以交给别人来写。 但是,把欧洲走一遍是什么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