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三章 英雄豪杰终落幕-《大宋好屠夫》
第(1/3)页
大军北上,人人骑马。却是队伍之中还有两千多士子文人,其中多是年轻之辈,便是昨日在那皇城之内侥幸之人。还有几百伤员,便在牢狱之中养伤,若是伤势养好了,便也会被押解北上。
这些士子文人的目的地自然是草原,草原的甘汉、肃汉两部,草原的达旦人质,皆需要能习文写字的教师。
吴用对于昨日那件事请,也是事后才知。但是吴用的想法,与种师中自是不同,倒是觉得没有什么杀得不对的。
此时才刚刚出城,大军的脚步越来越快,那些文人士子便也慢慢落到后面去了。郑智要快速往燕云去,便也不可能带着这些文人士子慢慢行军。
吴用却是不时转头去看,去看那消失在道路尽头的那些文人士子,回过头来小心翼翼说道:“殿下,这些迂腐文人,便是到了草原,放才知道什么叫做天下。也合该让这些东京里的读书人去边境战乱之地看看,也是让他们见识见识。让他们从别人口中好好听一下殿下的文治武功。”
郑智闻言点了点头道:“是该受些教育,如此才能少一些自以为是。往后灭了女真,再把他们发配到关外去教化异族,如此兴许往后还真能出几个大才之人。”
郑智此时已然心平气和,便也想得更多。真正的见识,对于一个人的格局来说太过重要。吴用能有如今的才智,便也是在郑智身边见多识广的缘故,脱离了以往的那种小家子气。
吴用见得郑智颇为认真答了自己的话语,又道:“这也是殿下仁慈,他们受了这番罪过,将来出得几个大才为殿下所用,倒是也不枉了殿下这番恩德。”
吴用与种师中李纲还是有些不同,就如刚刚说话的那般小心翼翼,吴用总是下意识去揣摩郑智的心思,揣摩之后也是小心翼翼开口,待得郑智答复之后,吴用才决定自己要不要多说,便是多说,也配合着夸赞与马屁。用一个词来形容,便是谨小慎微。
“要说治理天下,武人终究还是比不得文人。文韬武略之人又太少。所以世人才会把文武分明。文武分得太开,便总有一个厚此薄彼,厚此薄彼便也分出了一个轻重,有了厚薄轻重,江山社稷自然就要出问题。学究,你说这是不是一件难以解决之事?”郑智随即又问道。
历史总是一面镜子,也是血泪铸就的经验。文重武轻,如这大宋,八千里繁华,被马蹄踏破。武重文轻,如那大唐,安史之乱,依然山河破碎。
治国倚仗于文,保国倚仗于武。历朝历代,从未有一碗水端平的时候。也是这一碗水,实在难以端平。
这个问题由郑智说出口,听到吴用耳中,便更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便听吴用答道:“殿下,此事学生当真无计可施。”
郑智点了点头。又道:“文武之道,在于人心,在于人之平等。文人可以受得尊重,但是文人不能高高在上,只要文人不再高高在上,便也没有了武人卑躬屈膝。世间所有人,只要能为国出力,不论出力大小,皆能受人尊重。文武便也不会对立,社会也将少了许多矛盾。各个阶层之间更能团结。如此国家便能大兴,世世代代繁荣昌盛。”
郑智便是自问自答,自己提出了问题,自己在思考,自己给出了答案。兴许这个答案并非十分完美,但是已然极为先进,已然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正确指导思想。付诸实际也许没有那么简单,但只要把人人平等这个概念传递给每一个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便能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
人人平等,尊重专业。在人人平等中对于每一个人在毕生专业上取得的成就给予尊重,这就是一个真正科学合理的社会模式。再加上华夏子孙特有的家国观念,这个国家民族将永远处于世界之巅。
郑智一路上皆在思考,思考了太多太多。也是处于如今这个地位的郑智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了。就是这个国家民族,该往哪里去?这个国家的人又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相处。
燕云之北,古北关口。大战几日,终于消停了下来。
女真人的营寨依旧在关口之外,只是营帐里的高丽奴隶,已然损失殆尽,只剩两三千的数目。这两三千人之所以剩下来,也是因为斡离不要留人收尸。天气越发炎热,谁都知道这满地的尸体不能就这么暴尸荒野。
这些高丽人的死,对于这场大战,也并非毫无意义。至少也消耗了关口之中储备的无数守城之物,檑木滚石与羽箭,消耗惊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