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京城变故-《登基吧,少年》


    第(1/3)页

    巢湖开藕田,就算军需采买,实际上能够获得的银钱也是有数。

    于三将军欢喜,是为了军属多一条谋生之路。

    巢湖水师上下一心,不是没有理由的。

    于老元帅言传身教,不管是于家几个儿子,还是安勇这个女婿,都可谓是“爱兵如子”。

    这对滁州军来说,是好事,也是隐患。

    好的是水师中没有内耗,水师齐心,战力也强。

    隐患是,权利太集中,要是于、安两家有变,滁州军就要出现短板。

    之前滁州军收了太湖水师,也是为日后水师分兵做准备。

    霍宝嘴里说的是藕田,其实想到的是人工养珠,后世人工养珠不只是太湖,巢湖这边也听说过。

    人工养珠,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利润却分外丰厚。

    只是养珠有个周期,从开始准备到最后采珠,少说也要四、五年。

    如此一来,倒是正好避开最混乱的这几年。

    眼下各地天灾连着兵祸,就算珍珠养出来,市场也有限。

    可是等天下初定,这人工养珠就是一个财源。

    从淡水珠想到海水珠,霍宝很是心动。

    陵水金矿已经干涸,滁州军正需要开源。

    这样的珠场张罗起来,无异于一个金矿银矿。

    只是……

    霍宝看了于三将军一眼,这样大的事情还是能做主的人说好,回头跟老爹说,让老爹去安排。

    巢湖珠场太尉府可以与于、安两家合作,海边珠场太尉府可以分润给滁州军其他高层。

    大家手头宽裕了,再有人敢伸手捞银子,就不用怪军法无情。

    离了巢湖水寨,众人就去了庐州府城。

    之前在和州时也看了屯田,那边却比不得庐州这边的屯田数。

    一行人逗留庐州府城,就是要根据庐州这边的屯田数,估算夏粮、秋粮的总数。

    如今看来,滁州大旱、和州小旱,就是庐州这里,离湖边距离远的屯田也不乐观。

    虽说滁州军如今产粮的地方不仅是庐州一地,可从庐州运粮食到滁州,总比苏州、松江运粮食北上要方便的多。

    一日功夫,等到算出夏粮、秋粮大致数目,情况并不乐观。

    因为庐州这边的屯田有军粮任务,要往金陵运粮的,剩下的粮食有限。

    既是黄淮大旱,那旱情就不会落下庐州,只是庐州水田比例多,又是水路纵横,能缓解旱情,可是也不算丰年。

    “想要靠庐州一地供应,想要补淮南道诸州府粮食缺额,怕是不够……”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