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倒不能怪他目光短浅。 从元朝跨海征讨瀛岛失败以来。 一直到大明,朝廷就实行禁海政策。 在世人看来。 开海有太多的弊端。 却得不到什么好处。 郑和七下西洋,耗资巨大,得不偿失。 这就是明证。 刘大夏一把火烧了航海资料。 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 时至今日,刘大夏这样的官员,依然占了多数。 田贵妃插话道:“我听说,从万历初年开始,朝廷曾经于漳州海澄县开海。” “征收的税钱,也才是十三万两银子,这距离叔父所说的年入一千多万,相差太远了。” 云逍点了点头,“你倒是有些见识。” 田贵妃一阵沾沾自喜。 谁知云逍话锋一转,“可却是头发长,见识短,妇人之见。” 对晚辈说话,自然不用怎么客气。 田贵妃顿时面红耳赤。 她身份尊贵,又深受皇帝宠爱。 什么时候被人这么说过? 她十分委屈地看着崇祯。 谁知崇祯却是沉着脸,说道:“女人家别乱说话,听叔父说。” 田贵妃眼圈红了。 陛下,变心了! “海贸利润惊人,前宋富庶,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朝廷收不到税,不是因为海贸无利可图。” “而是因为,商人与官员,以及海盗、红夷暗中勾结,通过走私避税罢了。” 云逍一语道破天机。 崇祯眉毛一挑,脸色阴沉下来。 “朝廷实行海禁,却禁不住商人逐利。” “南方每年通过海运走私,将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运往海外。” “每年的交易额,高达数亿两银子。” “那些商人肥的流油,朝廷,却收不到一两银子。” 听到这里,崇祯倒吸一口凉气。 数亿两银子的交易! 这能收多少税? 并且这还只是走私。 若是官方开展贸易,规模肯定要大得多。 一年一千万的税收,绝不是什么瞎话。 云逍接着呵呵一笑。 “郑芝龙、李奎奇这两个曾经的海盗头子,知道吧?” “以前光是抢劫过往商船,每年就获利超过五百万两银子。” “难道堂堂大明朝廷,连海盗都不如?” “如果朝廷开海,征收通商海税,一年获利一千万两,这都是少的。” 第(2/3)页